昆明玖开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多晶硅降价 中小企业堪忧

编辑:昆明玖开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今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加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纷纷削减对太阳能的补贴,欧洲国家的光伏需求大幅萎缩。尽管中国、美国的光伏市场受政策推动有一定增长,但很难填补市场需求下滑留下的空白。终端需求减少,导致多晶硅价格进入新一轮走低行情,我国多晶硅企业开始新一轮洗牌。

多晶硅价格再次走低

近年来,多晶硅价格走势起伏不定,2004年前为30美元/公斤,2004年以后呈现爆发式上涨,到2007年、2008年,多晶硅曾达到450美元/公斤,2008年年底,降为100美元/公斤,之后又缓慢下降,到2009年年底,多晶硅价格降到50美元/公斤左右。2010年多晶硅价格又开始新一轮上涨,涨到100美元/公斤的水平,但今年4月份又开始新一轮的下降,期间,经历了两轮快速下降,5月从80美元/公斤降到55美元/公斤,最近一个月左右降到现在的35美元/公斤。业内专家预计,今年多晶硅价格还会下降,但幅度不会太大。

多晶硅价格下跌对中国多晶硅企业影响很大,目前国际一线企业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在22美元~32美元/公斤,国内规模型企业尤其是年产量超过5000吨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2美元~35美元/公斤之间,中小企业的成本为40美元~45美元/公斤,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多晶硅价格降到35美元/公斤,一线企业依然是有利润的,而中小企业则势必被淘汰。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中国大约有40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如果多晶硅价格跌至35美元/公斤,可能有幸生存下来的将只剩五六家。据了解,中国千吨级小企业多,目前现货价格已经低于50美元的长单价格,成本倒挂,大多数企业亏损,下半年已经减产。

但是,多晶硅价格波动对执行长单的大厂影响不大,像号称全球多晶硅“四大金刚”的中国GCL、美国HEMOLOCK、德国WAKER、韩国OCI等能够把成本控制在20美元到30美元之间,每一家厂商的供应量今年都将超过3万吨,明年的产能每家都将在6万吨以上。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2008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400多美元到40多美元剧烈震荡,主要集中在百分之十几的现货交易,80%以上的多晶硅是以80美元~50美元/公斤的价格在主流大厂之间长单交易。从2008年第二季度的高位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低位,2010年回到60美元/公斤,2011年第二季度再回到50美元/公斤的低位。

业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高管分析,多晶硅价格波动最根本的原因是阶段性过剩,阶段性过剩主要由以下3方面原因引起:欧债危机;目前光伏发电成本较之常规能源发电成本高,市场难以快速扩容;前几年多晶硅企业扩建产能的释放等。他表示,面对降价,多晶硅企业最好的应对办法是与下游具有竞争力的电池组件生产厂商达成共识,形成产业链分工组合,预先进行价格防范,规避风险。

有助光伏产业实现低成本

从长远看,光伏发电取代常规能源的作用会随着发电成本的降低而日益显现。多晶硅价格降低,对光伏终端的应用是好事。就目前多晶硅价格的水平看,欧洲及日本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了。

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分为3个档次,第一梯队以保利协鑫旗下的江苏中能为代表,成本与国际一流多晶硅企业相当,大概在20美元/公斤左右,这轮多晶硅价格下跌,企业受到的伤害只是让投资者的高预期无法实现而已,但不至于亏损。紧随其后的洛阳中硅、赛维LDK、大全、南玻等企业成本可以达到30美元/公斤,在这轮下跌过程中,能做到盈亏平衡。而剩下的比较小的企业或设计规模很大但没达产的企业,成本多在40美元~50美元/公斤,无疑会亏损,若这轮下跌持续时间长的话,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困难。

严大洲说,多晶硅价格下跌,有助于推动光伏产业低成本化,能够加快光伏发电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使用。最近招标安装的光伏电站组件价格达到1美元~1.25美元/Wp,国内西部阳光充足地区发电成本低于0.8元人民币/kWh。按照国家标杆电价,6.5~8.5年可回收投资。

未来多晶硅的竞争格局将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规模型企业之间的竞争,短期看市场供应总量稳中有升,但供应量将进一步向高技术低成本的大厂集中,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从价格上看,根据市场变化,虽有所下降,但随着两三年后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多晶硅价格将逐步趋稳,不会因为光伏发电的爆发式增长引起原料的大幅度波动。

吕锦标说,价格的波动历来是产业发展和市场供求变化的晴雨表,由于多晶硅原料的供应主要针对高技术、大规模、低成本的大厂,稳定低价的原料供应,将有力地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步伐的加快,推动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

改良西门子法仍占主导

目前,多晶硅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主要还是提升技术、改良工艺、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完善细节、降低电耗、降低物料消耗、全面回收利用多晶硅生产产生的副产物。

严大洲表示,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技术水平持续提高,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1/4,世界前10大厂商我国占据4席,实现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成为世界多晶硅制造大国之一,国内先进企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达到领先水平。其中,多晶硅生产还原电耗已降低到50kWh/kg~80kWh/kg,个别试验炉最好指标低于50kWh/kg,综合电耗达到120kWh/kg~150kWh/kg(国家准入条件200kWh/kg],最好指标120kWh/kg以下,而且,这一主流工艺仍在持续改进中。

近几年,经过安全生产、环保、节能、大规模、高品质和良好效益等各方面比较,配有低温氢化或氯氢回收副产物的改良西门子工艺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流工艺。随着改良西门子工艺持续提高与完善,竞争力还会进一步加强,综合比较,其他的生产工艺难以与之抗衡。

吕锦标介绍说,协鑫把改良西门子法优化改造成独具特色的“GCL法”,形成单线超万吨,单个基地产能超六万吨的多晶硅规模型企业,通过氯氢化技术创新,把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副产物100%消化,系统封闭循环,通过流程优化和节能降耗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将多晶硅生产综合能耗下降到70千瓦时~80千瓦时,多晶硅生产成本达到20美元/公斤。

改良西门子法之外的生产工艺仍然可以作为储备,但短期内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下降潜力方面还很难和改良西门子法相提并论,基于改良西门子法的技术提升还有较大空间。

保利协鑫今年供应太阳能用户的硅料将首次超越3万吨,成为“四大金刚”中最大的光伏原料供应商。“首先,我们会籍全球最低生产成本的优势,继续以品质优良,稳定低价让利光伏核心客户;其次,我们还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大批量产出生产成本更低的多晶硅供应市场,让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速度更快一些。”吕锦标说,他们还将借助最球最大的硅片加工生产基地的技术改造提升,推出更多铸锭产品转换效率超过18.5%的“鑫单晶”及后续产品,与电池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努力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我们还要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一部分半导体级多晶硅,为半导体用户市场提供优质的原料供应。”他强调。